-
-
3DEXPERIENCE 平台
运营管理
达索系统新闻月报_2023年4月刊
|
|||||||||||||
|
|
||||||||||||
|
|
||||||||||||
|
|
||||||||||||
|
● 2023年中国GDP预期目标增长5%左右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简述今年工作重点: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六、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七、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八、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其中,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报告提出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报告强调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高效顺畅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解读:中国在走出疫情后的第一年将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审慎地设定在5%左右,低于去年官方定下的5.5%左右的增长目标,而地方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可以看出国家为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而预留一定空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谨慎态度。 |
||||||||||||
|
|
||||||||||||
|
|
||||||||||||
|
● 2023年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情况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比2022年12月份为下降1.8%,两年平均增长5.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8%。出口34936亿元,增长0.9%。1-2月份,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 2023年1-2月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50亿元,同比下降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3892亿元,同比增长2%。全国税收收入39412亿元,同比下降3.4%;非税收入6230亿元,同比增长15.6%。 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4236亿元,同比增长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662亿元,同比增长6.8%。 |
||||||||||||
|
|
||||||||||||
|
|
||||||||||||
|
|
||||||||||||
|
政策规划 国家政策 导读:3月,国家政策重点表现为发布《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其中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有利于促进数据流通、打通数据孤岛,对数字中国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根据方案,在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方面,提出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社会工作部和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在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面,提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数据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等13项举措。在深化全国人大机构改革方面,提出组建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在深化全国政协机构改革方面,提出优化全国政协界别设置,全国政协界别增设“环境资源界”。 ● 交通部等发布《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 政策提出码头改建扩建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依规、统筹有序,节约集约、安全绿色,因地制宜、经济高效,创新驱动、智慧引领等原则。重点推进以下四类改建扩建项目:一、码头等级提升类项目。二、码头专业化改造及货类调整类项目。三、码头预留水工结构等级能力释放类项目。四、码头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类项目。除上述码头改建扩建项目,政策提出鼓励港口企业更新改造集疏运系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堆场、中转仓储等配套设施,提高粮食等大宗商品中转接卸、集疏运能力;提升绿色工艺技术水平,优先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依法依规加快岸电、油气回收、封闭半封闭抑尘等设施建设或改造,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 国新办于3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从下阶段来看,制造业预期仍然会保持总体稳定。今年经济有望整体好转,市场需求会扩大,带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会加大。这些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金融方面、信贷方面支持制造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制造业投资前2个月保持了8.1%,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升级态势比较明显。从这些情况来看,今年企业预期会保持总体稳定。 地方政策 导读:地方政策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政策有天津市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加快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提出到2025年底,新增2至3家规模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15至20家规模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及一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全市石化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家,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20个以上。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全市石化化工行业精细化率超过5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0%;重点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95%以上,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智能工厂。 ● 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加快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政策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努力,培育1家2000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进入全国钢铁企业综合排名前十;在再生不锈钢、精品优特钢、无缝钢管、中厚板等领域分别培育1家全国领航企业。完成12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100吨以下炼钢转炉、100吨以下电弧炉(50吨以下合金钢电弧炉)大型化改造;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左右。全省冶炼生产点明显减少,完成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能源消费总量下降5%以上,能源消费强度下降15%以上,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每年废钢资源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 政策提出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大型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 重庆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政策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到2030年,重庆市卫星互联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推动3—5家企业上市,引进培育上百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主阵地、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集聚地、应用服务新高地。 ● 安徽省印发《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及支持政策》 政策提出从2023年起,每年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0个,新增“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20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到2025年,实现全省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推动重点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国前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 湖南省印发《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政策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智能化水平极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推动全省70万家企业上云,4万家企业上平台。全省75%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普及率达50%。打造1000家智能制造企业、3000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5000个智能工位。孵化1万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5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打造150个左右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政府投资 2023年上海市共安排市级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91项,年度计划投资2150亿元,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2023年,上海将加快推进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中芯国际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西岸传媒港、世博文化公园、沪渝蓉高铁上海段、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浦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 重庆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6日在全市交通工作会上表示,2023年,重庆计划完成交通投资1100亿元,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据介绍,2022年,重庆交通投资迈上1000亿元大关,全年完成投资1023.9亿元,为历史之最。 ● 天津滨海新区计划今年稳步实施总投资1.5万亿元的谋划储备项目 天津滨海新区计划今年稳步实施总投资1.5万亿元的谋划储备项目、确保总投资1615亿元的223个新项目开工、加快总投资7489亿元的660个项目建设、推动209个项目投产运营,以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制造业强市战略,支撑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滨海新区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优势,依托经开区汽车产业主题园区、保税区氢能产业园,开辟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新赛道;在智能网联车领域,建设经开区汽车电子产业园;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建设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敏实北方总部基地等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C Market Forecast:中国核心工业软件市场预测,2022-2026 近期发布的《IDC Market Forecast:中国核心工业软件市场预测,2022-2026》报告中,预计从2021年到2026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软件市场规模将从1,533.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361.4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7%;其中核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从201.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515.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0.7%。未来,随着IT市场SaaS化加速向工业渗透,市场将开始加速分化。IDC预测,未来制造业整体软件市场按部署方式划分,云化部署的比例将从2021年的22.9%上升到2026年的31.5%,五年期年复合增长率为26.4%,高于软件产品年复合增长率7.8个百分点。 ● 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超264.4亿美元 IDC于近日发布了《2023年V1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IDC Worldwid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ending Guide)。最新预测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AI)市场支出规模将在2023年增至147.5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十分之一。受疫情、地缘政治及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IDC小幅下调了2022年中国AI市场规模,相比2021年增长约为17.9%。长远来看,AI技术的创新迭代驱动了应用场景的进一步落地,以AIGC、数字人、多模态、AI大模型、智能决策为代表的热点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想象力和可能性。同时,企业对自身“数字化”、“数智化”转型的积极推动催生出对AI技术的多元化需求,为中国AI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IDC预计,2026年中国AI市场将实现264.4亿美元市场规模,2021-2026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20%。 解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发布政策、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随着我国新基建、数字经济的不断推进, AI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达索系统与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 2月15日,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举办。嘉必优领导一行参观了达索系统亚太总部展示中心,在了解达索系统工业软件平台的同时,对达索系统在生物技术相关的前瞻性,以及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精神表示了高度认可。此次签约的圆满完成,也意味着达索系统将全面协助嘉必优探索3DEXPERIENCE平台在生物发酵业工程领域的应用,打造生物发酵业行业智能制造示范高地。 ● 赋能一流空压机制造:鑫磊股份PLM项目启动会圆满召开 2月24日,鑫磊股份PLM项目启动会在鑫磊股份总部温岭举行,来自鑫磊股份、达索系统、上海毕迪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此次启动大会。鑫磊股份希望通过本次PLM项目把研发纳入整个数字化体系,解决目前的研发痛点:1. 图纸文件的管理问题 2. 项目管理问题3. 产品研发效率问题。鑫磊股份表示,希望通过引进世界一流的达索系统PLM系统,提升其设计效率和项目管理能力。 ● 北京建院&达索系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圆满举办 2月28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达索系统联合主办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北京建院成功举行。当前行业比较认同的建筑数字化转型技术路线是,以BIM协同的正向设计为起点,以智能建造为过程,以数字交付为手段,以数字资产为媒介,以应用场景为最终目的。BIM技术是转型的核心,但绝不是全部。而达索系统的虚拟孪生技术也从不止于“BIM”。在下午的研讨会中,八位演讲嘉宾先后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创成式设计(xGenerative Design)、设计仿真一体化(MODSIM)、新材料研发等为题做了精彩主旨分享。 ● 2023达索系统SIMULIA高速列车仿真研讨会圆满成功 3月9日,大会在山东青岛举办。与会专家分享了仿真领域的技术新知和解决方案,覆盖结构动力、多体动力、流体动力、振动噪声分析、电磁场计算、产品性能优化、工艺仿真等方面,以及列车数字孪生、工厂数字孪生、供应链数字孪生等热点话题。中车四方股份、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的专家代表分享了精彩的行业实践和专题研究。 ● 中建设计研究院&达索系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圆满举办 3月14日,由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达索系统联合主办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中建设计研究院成功举行。达索系统一直以来致力于利用虚拟孪生技术为工程建设行业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帮助用户在价值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达索系统亚太区执行副总裁 Samson KHAOU期待双方在未来共谋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 2023船舶海工产业链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3月17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上海期货交易所、达索系统主办,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协办的船舶海工产业链发展论坛在烟台举行。达索系统行业专家介绍了达索系统船舶海工行业的解决方案,围绕船舶海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卓越设计、卓越管理和精益制造三个方面的内容,分享了达索系统的前沿成果和实践经验。来自山东省工信厅、中国船协、招商金陵、淄柴动力、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等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发表了精彩演讲。 ● 达索系统精彩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CIBS) 面对自带高端、潮流及时尚感的船艇行业,「能否提供创新和时尚的设计」、「能否提供独特的用户体验」、「能否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和热忱」等等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提高竞争力,抢占先机的重要指标。CIBS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游艇盛会。3月28日-31日,达索系统携最新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端到端数字化解决方案亮相第二十六届盛会,深入解答如何以先进技术满足游艇行业的关键需求。 ● 达索系统赋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创新转型 “碳达峰、碳中和”,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正在成为未来的能源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增产和降低成本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行业的重点转移到了「优先考虑清洁和可持续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转型」。达索系统与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领跑者保持着超过20年的良好合作关系,面向石油石化行业全产业链,助力客户从上游的勘探开发、中游的管网运输到下游的炼油化工的全产业链的业务转型。达索系统在油气行业上中下游全链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相关的客户案例分享将在微信公众号持续推出,敬请关注。 ● 2023年达索系统&华盟科技粤港澳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创新论坛 3月31日,创新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幕。来自广东省能源行业协会、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广核以及达索系统、华盟科技的专家领导分享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案与实践,覆盖多专业协同设计、仿真驱动虚拟孪生、核电智能运维、施工仿真、MBSE、核电实物保护系统等多个热点话题,参会嘉宾还在现场获赠了解决方案手册。 ● 达索系统2023年SIMULIA技术论坛 年度SIMULIA技术论坛课程表隆重发布,今年将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六十多场次的技术培训,覆盖结构、电磁、流体等仿真领域最热门的专题。 ● 一图读懂“ONEPART”发布 “ONEPART”为NETVIBES旗下零件重用、去重优选与采购优化解决方案。一图读懂同步推出PPT、海报等多种版本。一图读懂系列为市场部与业务部、技术部联合打造的内容系列,旨在用精炼、生动的方式对公司、行业方案、产品品牌等进行宣传。 ● 线上线下研讨会精彩纷呈,涵盖多个热点主题 3月回顾 - 3月23日,“Abaqus在汽车新能源充电设备的应用”网络研讨会覆盖新能源产品的结构刚强度、疲劳分析、随机振动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 3月28日,“达索系统电池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网络研讨会带领参会者沉浸式体验电池行业制造工厂的可见性、控制及同步。 活动预告 - “2023达索系统工业大目标巡展”已全面启动,将设50余站,相继在上海、武汉、西安、天津、郑州、深圳、广州、北京、长春、台湾、青岛等大中华区的几十个城市展开。 - 4月12日,2023达索系统智能化与数字化创新高峰论坛,邀您云上相见。论坛将聚焦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讨工业软件如何贴合工业应用需求和软硬件技术发展,分享数字化转型蓝图和工业应用生态体系规划和落地方案。 - 4月13日,“航空复杂产品需求工程的最佳实践”网络研讨会将聚焦如何利用需求工程更好、更快地实现复杂产品的设计与研发。 - 5月25日,“2023年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基础设施行业峰会”将在成都举办,来自建筑、基建、市政、交通、水利、水电、材料、化工、钢铁、核电、大科学装置、矿业等领域及相关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领袖们将齐聚一堂,共商共赢。 |
||||||||||||
|
|
||||||||||||
|
|
||||||||||||
|
|
||||||||||||
|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设计企业成建制BIM设计交流会在广州召开。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毛志兵,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科技设计处处长丁利,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迟军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王漪主持。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委员会和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协办,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设计企业、软件开发和服务企业的30余位领导和专家参会。 由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主办的“科技驱动 创新发展”第二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交流会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交流会举办了系列的活动。9日上午,以建筑创作、结构创新、工程设备、风景园林、鉴定与加固五个专场论坛的方式拉开序幕,嘉宾通过演讲,分享行业最新的科研技术成果,并围绕“科技驱动 创新发展”主题展开了多方向、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7000人参加会议。 下午,第二届广东省杰出工程勘察设计师(科创精英)、2022年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代表、2022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及个人代表、各行业协会代表、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交流大会。 “第26 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指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设计教育工作委员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年会以“新场景·新设计”为主题,政府、学者、企业共议创新设计未来。上午由毛明院士以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给大家作报告,参会人数共达到400余人。 ● 2023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年会暨第二届钢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交流会召开 2023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下称联盟)年会暨第二届钢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智享未来 安全守护”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装备应用、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探讨了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动能、新路径。会议由钢协副秘书长冯超,宝信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章海波,钢协科技环保处处长符鑫峰主持,钢铁协会、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主办,宝信软件、冶金科技发展中心、烽台科技承办。会议共进行了致辞、行业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评估报告发布、最佳及优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颁奖、主题报告(专家分享+企业分享)、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荐目录专题交流(工业信息安全专题+智能装备专题)、智能制造标准宣贯以及技术交流等六个环节。 由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延长石油联合主办的“中国炼油与化工企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自立自强、创新发展”为主题,开设1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及成果展览展示。分享报告100篇,共计560余人现场参加,在线直播受众达到4.86万余人次。来自国内外炼油与化工企业的主管领导和技术专家、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者代表齐聚一堂,深度围绕炼油与化工行业创新发展、技术瓶颈、新技术推广应用等专题展开交流,共同分享新成果。 |
公 司:意普科技
电 话:400-088-6980
邮 箱:solidworks@3d-ep.com
网 址:www.3d-ep.com
总 部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大道112号 绿地中央广场A1-502室
广西办事处:广西柳州市城中区阳光100城市广场 3号楼34-2室
联系客户经理
扫码添加客户经理
了解更多信息